详解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04

详解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物体的互联网,让每个目标物体通过传感系统接入网络,让我们在享受“随时随地”两个维度的自由交流外,再加上一个“随物”的第三维度自由

  关于“物联网”,人们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也有很多人甚至已经使用了物联网技术而不自知,从现在随处可见的wifi空调到智能门锁,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那么“物联网”究竟源起何处,如今又是怎样一番模样,明天将会是什么光景呢?

  最广为人知的物联网起源,最早要追溯到1991年,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常常要下楼去看咖啡煮好了没有,但又怕会影响工作,为了解决麻烦,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头,利用终端计算机的图像捕捉技术,以3帧/秒的速率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咖啡是否煮好,这就是物联网最早的雏形。1993年,作为首个 X-Windows 系统案例,“特洛伊咖啡壶服务器”事件还被传到了网上,近240万人点击过这个名噪一时的“咖啡壶”网站。就网络数字摄像机而言,确切地说,其市场开发、技术应用以及日后的种种网络扩展都是始源于这个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特洛伊咖啡壶”。

  关于物联网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1990年,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程序设计师,他们每次敲完代码后都习惯到楼下的可乐贩卖机买上一罐冰可乐,可很多时候只能看着空空的可乐机败兴而回,这令他们十分苦恼;于是他们就把楼下的贩卖机连上网络,写了段代码去监视可乐机还有多少可乐,当然还要看看是不是冰的。

  虽然“咖啡壶事件”是大家公认的物联网起源,而“可乐机事件”相对缺少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一群懒人们的一时兴起,彻彻底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物联网由此而生。

  人们评价比尔·盖茨总是说他“对于软件的贡献就像生之于灯泡”。1995年,这位微软帝国的缔造者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到了“物联网”的构想,言指“互联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没有实现万事万物的互联”,而这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关注,正如书中写的一样,“虽然现在看来这些预测不太可能实现,甚至有些荒谬,但是我保证这是本严肃的书,而绝不是戏言。十年后我的观点将会得到证实。”

  虽然《未来之路》中提及的物联网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关注,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当时书中还有哪些“荒谬”的想法。《未来之路》中写道:“您将会自行选择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不是等着电视台为您强制性选择。如果您计划购买一台冰箱,您将不用再听那些喋喋不休的推销员唠叨,电子论坛将会为您提供最为丰富的信息。音乐销售将出现新模式,以全新数字模式出现的音乐产品将会登陆市场。如果您的孩子需要零花钱,您可以从电脑钱包中给他转5美元。另外,当您驾车驶过机场大门时,电子钱包将会与机场购票系统自动关联,为您购买机票,而机场的检票系统将会自动检测您的电子钱包,查看是否已经购买机票。您可以亲自进入地图中,这样可以方便的找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

  真正的“物联网”概念最早由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于1998年春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当时根据美国零售连锁业联盟的估计,美国几大零售业者,一年因为货品管理不良而遭受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Kevin Ashton作为宝洁公司前任营销副总裁对此有切身之痛,为避免由于商品太多、查补速度太慢而造成的销售损失,Kevin Ashton将RFID取代现在的商品条形码,使电子标签变成零售商品的绝佳信息发射器,并由此变化出千百种应用与管理方式,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和自动化。在宝洁公司和吉列公司的赞助下,他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共同创立了一个RFID研究机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他本人出任中心的执行主任。

  Kevin Ashton对物联网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MIT自动识别中心提出,要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物联网”。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Kevin Ashton说:“这是比互联网更大,为公司创造一种使用传感器识别世界各地商品的方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将彻底改变我们以往从生产厂商到顾客,甚至是通过回收产品来跟踪产品的固有模式。事实上,我们创造了物联网。”Kevin Ashton预测EPC(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网络将使机器能够感应到全球任何地方的人造物体,从而创造真正的“物联网”。

  从1999年 Kevin Ashton的那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开始,物联网不断汲取着各方面的技术来促使自己快速成长。2003年美国人说,物联网是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又结合物联网量身定制了一个社会成长计划,希望未来把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这四项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ITU战略与政策部的分析师Lara评价说:“虽然未来还需要解决新资源的标准制定和管理等问题,但我们的确正迈向一个新世界,在那里物与物之间不需要我们的任何指示就能相互进行数据交换。”

  2005年,此时的物联网已经不再局限于RFID,已经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物联网的覆盖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2009年,物联网诞生10周年,中国前总理公开表示,物联网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并宣布将对物联网产业进行巨额投资,一系列如“智慧地球”、“中国式物联”的概念被搬上历史的舞台。2009年之后,物联网迅速抢占了无数高新行业的制高点,成为全球技术革新技术最闪耀的新星。2016年,物联网再次受到国务院重视。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报告时强调“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为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发去贺信,对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利用博览会平台,交流创新思想,深化相互合作,带动创业创新,造福人类社会,并预祝博览会取得成功。随着物联网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似乎已经在人们的视线里淡去,但细心观察你就可以发现他无处不在。上至大型控制系统,小到一张门禁卡,都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未来几年内,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会达数百亿,相比移动物联网,物联网市场规模是其数十倍的容量,能为全球带来数十万亿的经济价值,也被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物联网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看看那些科技巨头公司们的反应便可窥其一二。谷歌先以32亿美元收购被誉为“智能家居典范”的Nest公司,而后又收购了Dropcam、Revolo智能家居公司,与此同时,谷歌也发布了其物联网操作系统 Brillo,推出了OnHub高端路由器。如今,谷歌物联网野心再朝前迈出一大步,推出Google Home产品争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国内物联网市场一样火爆,BAT、小米等各路大军涉足,智能家居领域显然已变成各巨头争雄的主战场,海尔集团也推出了海尔U+智慧生活开放平台,搭建起智慧厨房美食、起居、娱乐、安防、卫浴洗护五大生态圈。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家居迎来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